你想知道的东汉生活都在这里 2000年前地下室惊现首都

家居咖 人气:1.46W

对于考古人士来说,一个个的古建筑的发现都会对他们的研究报告有着深刻的意义。最近2000年前地下室惊现首都,这一情况,让考古学者称对东汉生活的研究意义非凡。

2016年年初,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办公室组织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担负起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地下文物保护工作。

今年,在路县故城遗址西边,考古人员又有重大发现:40余口汉代水井出土,2000多年前的“地下室”有望证明东汉时期北方居民的居住特征。考古人员在故城发掘过程中,发现40余口水井,绝大部分属于汉代时期。遗址考古负责人孙勐介绍,这些井有方形、有圆形,有用砖砌的,也有用木板贴在内壁的,一来是支撑作用,二来是为了防止流失,还有过滤井底沙子土层的作用。水井大小规模也有所不同,比较大的一口水井,直径两米多,深达7米,据推测至少可供近百人使用。

汉代人的玉殓葬观念承袭了周代“以玉为精”“精魄沟通天地”的葬玉思想,可是皇帝和贵族王侯殓以玉衣的习俗,只流行于两汉时期。东汉末年水旱虫灾频繁发生,再加上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对生产和经济造成的破坏,都让朝廷或是诸侯王国都已无力再制作玉衣。此外,外来佛教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佛教相信“无生”,轻形骸而重精神,相信只有超越形体的精神才可永恒。这曾引发了文化史上著名的神灭与神不灭之争,多少也改变着古代中国关于形骸精魂的观念。

佛教推崇火葬,这种风俗肉身皆可抛,更何谈玉衣殓葬。有意思的是,每当“中国”意识强烈的朝代如宋代,官方就抵制火葬以致禁绝,而到了蒙元、满清等异域文化入主中原的朝代,火葬之风就会重新流行。

据考古工作人员初步判断,除了生活使用,如此密集排列的水井,很可能跟当时这一带手工业生产有关联。具体生产什么,还有待考古人员进一步研究。

历时一年时间,考古人员初步推断故城西墙外是汉代路县城外的一片老百姓生活区。这里的一座辽墓,在孙勐眼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证明了一座老城的变迁。

考古人员在墓中发现了两具人骨和随葬的陶罐、陶锅。在墙壁上有桌子、椅子、剪刀,生活气息浓郁,相当于生前居住一处房子

孙勐介绍,整个墓是仿木结构。意思是,古代人为了表达事死如事生的寓意,在墓室里用砖石仿造一些生前居室里的家装,还原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

这是两年来,考古发现的距离路县故城城址最近的一座辽墓。汉代时,路县故城作为路县治所存在,唐代以后,路县治所西迁至现在通州老城。之后路县城址开始衰落,城市功能逐渐减弱,慢慢变成村落。孙勐说,这座辽墓的位置,说明了路县故城城址的变化。

两汉成为中国玉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期,经过新石器时代和商周,玉器的礼制性作用达到了巅峰,而汉玉的一大特色即是葬玉文化的发达,此后葬玉逐渐式微,佩玉等融入现实生活,玉器又进入了世俗化发展的新阶段。以形制之齐备、工艺之复杂,两汉可称葬玉的黄金时代。